大家好呀!今天小编发现了为什么单片机选择12m晶振的有趣问题,来给大家解答一下,别忘了关注本站哦,现在我们开始阅读吧!
AT89C51单片机振荡电路为什么用12M的晶振,和30pF的电容
1、多数使用12m的原因是:51的一条机器语言从取址到执行完毕要用12个震荡周期。采用12m晶振能够比较好的预测时间。这也是高等cpu采用流水线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因。
2、不同型号的单片机有不同的晶振要求。51可以是12M、10592M最高14M(超频)。12M是为了让初学者容易计算延迟时间。12M下机器频率正好是1M。
3、不是谐振电容,是耦合电容。根据通过的频率,大致的。
4、振荡频率与你用的晶振有关,AT89C51的晶振一般为24MHZ以下。要精度的话就看一下晶振的匹配电容就行了。
5、因为晶体振荡器的启动是需要时间的,这两个电容为了帮助晶振启振。两个电容不要太大,单片机一般用的是12MHz的晶振,电容可以换,但是大了不行。
6、无须计算,因为AT89C51/52单片机的最高时钟频率就是12MHz。而现在大量使用的STC系列,其时钟频率更高,工作速度更快,则晶振可用到24~32~36MHz。
单片机为什么要用12M的晶振?
1、多数使用12m的原因是:51的一条机器语言从取址到执行完毕要用12个震荡周期。采用12m晶振能够比较好的预测时间。这也是高等cpu采用流水线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因。
2、首先需要明确:51单片机不是一定要用12M的晶振,105925M也行,18M也行,即一般来说35M以内的无源晶振(两脚的)都可以的。
3、因为51单片机的指令周期是12个机器周期,使用12Mhz晶振可以获得1uS的整数指令周期,有利于计算计时时间,避开了计算中的舍入。
单片机12mhz晶振为何有利于提高秒计时精确性
为什么常见的51单片机要用12M的晶振,是因为我们常说的51单片机是12分频的,如果选用12M晶振,如果是单指令周期的语句,刚好是1us,其他语句好似1us的整数倍,这样计算指令时间很方便。
晶振用来提供时钟频率,时钟频率决定了单片机执行的快慢。没有晶振,就没有时钟周期,没有时钟周期,就无法执行程序代码,单片机就无法工作。单片机工作时,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,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。
不同型号的单片机有不同的晶振要求。51可以是12M、10592M最高14M(超频)。12M是为了让初学者容易计算延迟时间。12M下机器频率正好是1M。
这个与用途有关,比如说如果你要用到串口,那么就常用10592MHz晶振,因为这个频率的晶振分频后可以得到精确的波特率。如果要用到计时,就常用12MHz晶振,这样分频后是个整数,计时更精确。
你爱用多少用多少,即使你自己用rc+施密特搭建个振荡器都行。多数使用12m的原因是:51的一条机器语言从取址到执行完毕要用12个震荡周期。采用12m晶振能够比较好的预测时间。这也是高等cpu采用流水线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因。
单片机上的晶振为什么有时是12MHZ,有时是11.0592MHZ
两者的波特率,必须一致。波特率的设计,是用晶振频率来计算的。如果对方使用了 10592MHz(或雷同的频率),自己这方,也应该用这种频率。如果对方使用的是 12MHz,自己这一方,就不能用 10592MHz 了。
其实就是晶振的振荡频率不一样!具有应用中10592m要比12m抗干扰好些。
晶振的振荡频率,要根据单片机的具体应用场合来决定,并不是越高越好。10592MHz和12MHz的振荡频率相差不大,但如果你的单片机需要用异步串行通信功能的话,建议你选用10592MHz的振荡频率。
一般单片机与其他设备通信时,基本上选用的晶振都是10592M,因为它理论上产生的波特率误差为0,只是晶振频率受外界影响会有点误差。
单片机工作为什么加晶振
作为脉冲电路,肯定需要一个统一的脉冲对各部分的时序进行同步,所以,单片机肯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时钟。当然,这个时钟不一定要用晶振来产生,实际上,有很多单片机并不需要晶振,而是靠内部的RC振荡器来提供时钟。
晶振是给单片机提供工作信号脉冲的.这个脉冲就是单片机的工作速度.比如 12M晶振.单片机工作速度就是每秒 12M.单片机内部也有晶振,接外部晶振可以或得更稳定的频率。
在某些单片机应用中,可能存在两个晶振,分别称为系统时钟晶振和外设时钟晶振。这是因为在单片机中,不同的模块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钟频率来运行,因此需要使用多个晶振以满足这些需要。
晶振就是单片机的心脏,用它的上下变化产生的时钟来触发单片机操作。晶振的频率晶振的频率是做出来就固定了,比如有12M的 24M的,用时选择你想要的频率的晶振。单片机的指令周期,是根据它对晶振频率的分频得来的。
晶振相当于刷新频率,就像我们平时看的电脑屏幕,其实每次都是一张图片,每刷新一次就换一张图片,于是我们就看到连续的画面。
单片机内部有个高增益反向放大器,当外接晶振后,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,并产震荡时钟,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时钟。
单片机的外部晶振为什么要用12MHz
1、不同型号的单片机有不同的晶振要求。51可以是12M、10592M最高14M(超频)。12M是为了让初学者容易计算延迟时间。12M下机器频率正好是1M。
2、首先需要明确:51单片机不是一定要用12M的晶振,105925M也行,18M也行,即一般来说35M以内的无源晶振(两脚的)都可以的。
3、因为51单片机的指令周期是12个机器周期,使用12Mhz晶振可以获得1uS的整数指令周期,有利于计算计时时间,避开了计算中的舍入。
4、一般51单片机的外部晶振频率为 105926MHz(FOSC),这个频率可以让串口传输的误差为 0,但是会让定时器定时产生微小的误差。
5、无须计算,因为AT89C51/52单片机的最高时钟频率就是12MHz。而现在大量使用的STC系列,其时钟频率更高,工作速度更快,则晶振可用到24~32~36MHz。
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为什么单片机选择12m晶振的详细内容了,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,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,谢谢阅读。